越南當前經貿措施與產業政策概況分析(三)
發佈日期 2023.07.07
三、東南亞制定循環經濟框架促進綠色轉型

東南亞由於其快速持漲而導致的當前生產和消費為環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由於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加上其他資源壓力,醫療廢棄物、紡織與塑膠廢棄物,以及包裝數量成長都對當地環境帶來潛在風險,隨著該地區各國在疫情過後開始啟動綠色復甦,東南亞的企業迫切需要自「取得原料、製造、浪費」的線性經濟模式過渡至循環經濟,而循環經濟基於三個原則:(i) 設計消除廢物並減少污染;(ii) 保持產品和材料在使用中;(iii) 再生自然生態系統。

根據東協的分析指出,若該地區的產業可投入綠色轉型,則在 2025 年,可為亞洲帶來 3,240 億美元的經濟成長,並創造 150 萬個就業崗位,即便「循環經濟」的概念在東南亞的企業界還不常見,但該地區的國家早在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初就已端出各種相關政策和法規力促環保,不過這類早期法規面臨數種挑戰:實施循環經濟策略也可能帶來權衡的兩難,例如,為生產者加諸更多責任可能會導致供應商撤離小市場,在消費者部分,人們確實可能轉向循環消費模式的選擇,但目前該模式可能被認為不切實際,但消費者的接受度是擴大循環性的關鍵因素,這可能會受到回收產品的質量和其他循環創新,以及對二手或升級回收產品的影響,加上各國法規與中央地方政府標準不一,反而可能降低外資企業投產意願。

因此,東南亞國協 (ASEAN) 擬定一套框架(Framework),強調貿易、技術創新和金融市場在加速循環轉型中的作用,以下是框架的五個重點,為東協國家自線性經濟過渡至循環經濟時提供基本準則,而越南身為東協一員,未來在制定綠色產業與循環經濟政策上,有相當高機率採用此標準,同時,越南也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世界銀行(WB)、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國際組織合作,建立可適應氣候變化的綠色招商項目。

1. 標準的統一,以及循環產品和服務的相互認可:東盟國家必須審查各部門的現有安排並統一標準,以實現循環產品和服務的貿易並促進價值鏈之間的整合,為將循環納入主流並擴大規模,應透過執行分類法來建立循環產品和服務定義,這有助於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同時減少不必要的監管壓力。

2. 商品和服務的貿易開放和貿易便利化:東協需要貿易規則和法規,以促進經濟的循環轉型,解決潛在的貿易壁壘是確保環境商品和服務無阻礙的流動,以及循環技術擴散的關鍵,相關機構也應提升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其中包括新興技術的技術援助和試驗平台的建立,建立數位供應鏈有其必要。

3. 挖掘創新、數位化與新興技術的潛力:需要利用技術解決方案和創新來加速向循環經濟的轉變,舉例而言,區塊鏈以可追溯性手段,提供有關如何回收或再製造產品的資訊。而其他知識工具,例如數據庫、相關機構或專家名錄,以及最佳實務的標竿案例皆能為處於循環旅程初級階段的國家、政府,與產業利害關係人提供有效引導。

4. 永續金融和創新投資:隨著各種形式的永續投資的快速成長,金融業在鼓勵支持循環經濟的新商業模式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然而,這需要改進對線性和循環模型投資的氣候風險的評估和治理,統一的永續性標準對於確定綠色融資舉措的資格也很重要;與此同時,政府可以透過提供補貼和稅收優惠、支持技術發展和促進公私合作關係來推動循環經濟的普及化。

5. 有效利用能源與其他資源:能源的永續利用是循環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的基礎。因此,注重減少能源使用和採用可再生能源對於促進循環經濟至關重要,尤其是小型企業更是如此,業者可自達到生產流程綠化與監測排碳績效的政策中獲益。
 
 
 

【資料來源:產業分析師蘇翰揚】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