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最新分析指出,印度今年的GDP增幅將達 8%,成為大國之中,GDP增速最猛的國家。到 2027 年,印度將成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按市場價格計算,其國內生產總值將達 5 兆美元。
《經濟學人》以2篇文章分析中國大陸及印度經濟表現,對於印度近7年經濟表現給予高度肯定,從2014年至今GDP增長了40%,今年更為突出,據IMF估計,2022年GDP年增率將達8%,是大國之中GDP增速最強者。
IMF還預期,到了2027年,印度將從先前的全球第10大經濟體躍升至第5大,屆時,按市場價格計算,其國內生產總值約為 5 兆美元。就其股票市場規模而言,全球排名4,僅次於美國、中國大陸和日本。更令人驚豔的是獨角獸,印度獨角獸企業可望高達 100 家(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未上市初創公司),擠進全球第3。
報導提及,印度因疫情於2020 年上半年封鎖,導致GDP暫時衰退4分之1。隨著大流行的消退,支持未來10年經濟增長的4大支柱清晰可見,包括打造單一國家市場、因可再生能源的轉變和供應鏈從中國大陸轉移,工業急速擴張,以及IT領域保持領先和提供高科技福利安全網。
印度最著名的IT外包產業蓬勃發展,過去10年中,印度的IT服務和外包行業規模翻了一倍,每年創造 2,300 億美元產值,使得印度成為世界第5大服務出口國,目前大約 500 萬人從事科技行業,就業市場火燙。
印度莫迪政府還看中供應鏈從中國轉移的商機,積極招商,未來五年內為 14 個行業提供 260 億美元的投資補貼,目前南韓的三星和臺灣的富士康正在印度生產更多的手機。
目前印度經濟發展比較大的風險是,能源依賴進口以及政府統治風格,壓制媒體及侵蝕司法獨立2大部分值得關注。
在印度崛起當下,經濟學人還對中國大陸因封城造成外貿萎縮進行剖析,文章直指,中國大陸非凡的出口熱潮即將結束,封控措施重創國際貿易。航運分析公司 Windward 的數據顯示,4 月中旬,有 506 艘船舶在上海港外等候,2 月份只有 260 艘。
對於中國大陸公布4月出口額成長3.9%,這只是名義上的,而不是實際的。據瑞銀集團稱,與去年同期相比,4 月份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可能上漲 8% 或更多。「如果是這樣,中國大陸4月的出口量肯定已經縮水了。」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