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 (AfCFTA)目標在今(2025)年10月前確認原產地規則並實現97%的關稅自由化進展,然而,現階段紡織業和汽車業的談判進度仍停滯不前。
西非產棉國與紡織業轉型出口的國家(包括埃及、衣索比亞、摩洛哥),持續爭奪非洲紡織業出口市場;憂心國內脆弱的汽車市場直接面對外國強力競爭的劣勢國家,則與許多汽車業的新興產業國家(包括摩洛哥、南非、盧安達)存在諸多貿易意見分歧。
依據尼日前總統暨AfCFTA倡導者Mahamadou Issoufou去(2024)年6月提交的報告內容,迄今為止,54個成員國中已有48個國家批准AfCFTA協定,提交49份關稅減讓清單,其中48份已獲批准;貿易指導倡議已擴展至39個國家,簽發了2,850份原產地證書;服務業方面,已在金融、交通、通訊、旅遊和商業服務五個重點領域通過了24份具體承諾清單。
然而,只有19個國家將AfCFTA納入其國家立法,秘書處長期面臨資源匱乏問題,尤其關稅仍佔許多成員國稅收收入的20%至40%,各國對關稅的依賴阻礙了自由化進程。
此外,AfCFTA存在許多非關稅壁壘問題,包括許可證不透明、標準不一致、行政負擔以及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據非洲開發銀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AfDB)指稱,非洲大陸國家每年需要籌集1,300億美元來彌補其交通、能源等互連互通方面的缺口。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