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強升影響出口導向的產業,國內紡纖產業下游成衣代工廠,幾乎全以外銷為主,儒鴻、聚陽、廣越、光隆表示,營收跟成本多以美元計價,目前都採自然避險,對毛利率影響不大,但匯兌損益及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評價,對獲利表現勢必造成衝擊。
臺幣升值對儒鴻營收產生一定影響。儒鴻表示,儘管大部分收款和支付均採美元,且生產基地主要設於東南亞,臺幣升值對毛利率影響較小,但仍會產生業外的匯兌損失。儒鴻曾估算,新臺幣每升值1%,將產生業外損失約4,000萬元。
針對近期匯率變數,聚陽分析,如果新臺幣升值1%,大概影響營業利益約0.2%左右,匯兌損益大概是1,000萬元,不過公司將採取比較積極的避險策略,盡量降低影響性。
對於今(2025)年營運,廣越表示,5月~9月傳統旺季,且預期會旺到年底,最大變數就是匯率。5月以來新臺幣強勢升值,很難不受影響,由於第二季應收帳款會在第三季發生,預估營運受匯率影響最大時間會落在第三季。預估新臺幣每升值1%,將影響毛利率約0.3%左右。
對於近期臺幣急升帶來的財報評價性風險,光隆指出,實際營運現金流穩定,惟美元淨資產部位受台幣升值影響,第二季可能產生一次性評價損失,對公司配息與營運策略影響有限。
光隆三大核心事業成衣、家紡、羽絨原料的原料進口及成品出口,都採美元計價,絕大多數應收應付可自然避險,對毛利率影響輕微。
不過,光隆指出,在美元部位,由於公司以美元現金與美元債券持有較多,預估新臺幣升值1元,將產生3,200萬元匯損,如以美元每變動1%估算,將造成1,000萬元新臺幣的差異。
【資料來源:紡織產業推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