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持續轉向多邊經貿整合,臺灣亦將因此受惠
發佈日期 2023.01.11
2023年對美國而言,絕對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拜登的第一個任期已經過半,但各界仍在關注,面對全球景氣低迷的困局下,美國要如何出招?從印太經濟架構(IPEF)、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APEP),到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美國重返世界的第一步棋,旨在透過多邊機制的重新參與與雙邊機制的創新,來確定其自由主義世界霸權的政經地位。

事實上,自拜登上任後,為恢復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任,華盛頓致力於重新鞏固美國與印太區域國家,以及與歐盟的夥伴關係,希望以多邊模式取代川普單邊模式來共組全球同盟對抗中國大陸。一方面持續經貿圍堵,避免與中國大陸正面軍事衝突;另一方面則透過雙邊或多邊區域整合與經貿協定,重新主導全球經濟。

《美國貿易內情新聞網》(Inside U.S. Trade)引述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表示:「我們深望IPEF四項支柱,今年將會帶來適時的成果。」此外,戴琪也提到將納入更多領域於下次IPEF的會議討論,包含環境、勞工和數位貿易。另一項備受矚目的議題便是IPEF是否會擴大區域?加拿大去年曾尋求加入,美國亦表態支持;而孟加拉也表示對某些領域深感興趣。雖然目前其他成員國尚未明確回應,但不排除該架構未來提升影響力的可能。

除了印太盟友外,美國也積極與拉美國家合作。拜登在去年美洲峰會上宣布啟動「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將與拉美國家建立調動投資、重振機構、清潔能源就業、韌性供應鏈、永續貿易等領域的合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商務部官員也多次公開支持推動該計畫,期待今年可展開進一步的對話會議。

另外,有鑑於俄烏戰火持續延燒,重創歐洲經濟,白宮方面期望透過「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與歐盟密切商討科技合作。即便目前雙方在電動車領域尚未達成共識,但在半導體供應鏈方面已取得具體成果。其中包含建立共同機制,共享公共支持計畫等資訊。雙方希望能藉彼此合作,提升晶片生產能力。

拜登政府2023年一系列多邊主義機制全球籌畫中,對臺灣命運有最大影響的,莫過於「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於今年1月中開始正式協商。期間,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將率團來臺與會,勢必將擴大臺美雙邊投資及貿易。

事實上,全球各權威媒體皆認為,美中分歧加上中國大陸日漸擴大的脅迫,將提高臺海不穩定性;同時,在全球晶片短缺的困境下,臺灣的戰略價值將更為顯著。《彭博社》(Bloomberg)的報導就指出,為有效抵銷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軍事、外交、經濟施壓,美國正在加強與臺灣方面的鏈結。將進行的「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新一輪談判,若能就此深化雙方經貿關係,推動創新發展,則勢必讓臺灣面對中國大陸壓迫時,有更硬朗的體質。

從經濟層面觀察,由於COVID-19疫情的爆發,以及俄烏戰爭所引發的震盪,全球開始意識到供應鏈的脆弱性。原先成本主導的布局思維,也正在轉向追求「安全」與「韌性」。同時,各國也祭出多項誘人的投資獎勵與措施,積極發展自身的科技產業,減少斷鏈風險。

而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無論是川普的貿易戰,還是拜登的多邊主義,美國的目的,都是希望將全球供應鏈撤出中國大陸,並遏制中國大陸在亞洲的影響力;況且,對美國而言,加強區域經貿合作,有助其緩解通膨問題下,民眾需求降低與失業率提升問題。

整體而言,對美國來說,中國大陸的軍事、經濟、科技發展規模已撼動美國的領導地位。這使其不得不擴大與盟友的關係,藉由經貿手段抑制中國大陸的成長,並投入更多資源,發展國內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5G等,以提高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