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於歐盟─東協商業委員會(EU─ABC)時表示,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然2021年馬國與歐盟的雙邊貿易額仍達435億美元(約1,802億馬幣),較2020年成長26%,顯示歐盟仍為馬國重要貿易夥伴。
馬國為企業與投資人提供競爭優勢,不僅是通往東協區域的門戶,亦通往全球市場。馬國亦歡迎歐盟委員會透過歐盟印太合作策略,讓印太地區在歐盟與該地區建立更具包容性、多管齊下和穩健的夥伴關係。此外,這將加強位於全球經濟互動樞紐的東協市場,同時成為企業進入印太市場的主要門戶。
馬國歡迎歐盟委員會可能恢復長期暫停的馬國─歐盟自由貿易協定(MEUFTA)談判,因該自貿協定將可為馬國與歐盟企業創造更多機會。
供應鏈前所未有的中斷暴露當前貿易的脆弱性,其中馬國致力於不斷改善並確保其供應鏈維持完整與韌性。因此,馬國盼歐盟更密切地參與歐盟印太策略中概述的優先領域,特別是永續與包容性繁榮方面。
迄今為止,馬國已簽署 16 項自由貿易協定並實施其中的 15 項,最新的一項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該協定已於 2022年3月18日在馬國生效。該協定使馬國成為世界上最大貿易集團的締約方,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或近30%的全球總人口。RCEP具潛力打開新市場,增加成員國間的貿易強度與經濟一體化,並簡化該地區的供應鏈。鑑RCEP巨大的潛力,馬國邀請歐洲商會(Eurocham)及歐盟─東協商業委員會的合作夥伴透過利用馬國參與 RCEP的優勢鞏固其在馬國的投資。馬國將繼續培育一個進步的貿易與投資政策驅動的強大經濟生態系。
東姑賽夫魯部長表示,馬國政府堅定其承諾將於本年底前批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迄今已取得穩步進展。此外,馬國國家投資願景(NIA)將透過推出碳定價機制以及針對特定產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以及氣候風險政策措施,將馬國定位為東南亞區域潛在的碳交易中心,並集中在五個關鍵策略領域,即電子與電機、數位經濟、藥劑、航太及化工產業。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