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反制中國大陸經濟脅迫 難度高
發佈日期 2023.04.18
七國集團(G7)外長會議16日於日本廣島舉行,美國在會中提議,各國應該聯合採取行動,以反制嚇阻中國大陸的經濟脅迫。這是否有效還是問題,但將對全球經濟秩序有顛覆性的影響。

所謂的中國大陸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指的是中國大陸對違背其利益的國家,採取貿易制裁或其他經濟性懲罰措施。自從2010年以來,已經有許多國家深受其害,包括與日本的釣魚台主權紛爭,中國大陸禁止對日稀土出口;挪威因為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曉波,鮭魚禁止進口;南韓因為部署美國薩德反飛彈系統,中國大陸觀光客止步;立陶宛由於臺灣代表處改名,禁止從立陶宛進口,還有菲律賓、蒙古、澳洲與加拿大,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被中國大陸經濟制裁。

中國大陸經濟規模已是全球數一數二,其懲罰措施會對任一國家產生致命的影響,美國因此正與日本、歐盟等展開協調,希望能夠列為2023年5月G7峰會的主要決議。

目前在歐盟、英國與美國都有類似的法律正在審議,基本上都是防範性的嚇阻性質,希望通過事先的明示,讓中國大陸打消採取經濟脅迫的念頭。

美國今年2月提出跨黨派法案《2023年反中國經濟脅迫法》,授權總統成立跨部門工作組以應對中國大陸對政府、企業、組織及個人的經濟脅迫。美國的草案中除了自己將提高對中國大陸關稅之外,還將向受到經濟壓力的國家提供資金援助和金融支持,而且為了彌補因中國大陸制裁而蒙受的損失,美國將降低從對象國進口的關稅、增加進口量。

拜登政府藉此增強其經濟戰的威懾力,也能夠影響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因這些新興國家相較容易受北京施壓,譬如像巴拉圭因為擔心其牛肉與大豆市場,而考慮與臺灣斷交,轉與中國大陸建交。

但這樣做,牽涉到許多問題。首先,目前各國都憑藉著自己的經濟實力,對於其他國家有不同程度的經濟脅迫,美國是全球最強的經濟體,川普一上任,就對全世界加徵鋼鋁特別關稅,雖號稱國家安全,卻是脅迫的一種,而之前日本因為戰前勞工賠償問題,對南韓半導體材料禁運,也是經濟脅迫。既然大家都這樣做,為何中國大陸所做的,就特別邪惡,值得全球聯合起來對抗?G7國家當中也有部分與中國大陸經濟來往密切國家,如日本與德國,對此就頗不以為然。

其次,根據美國智庫CSIS的研究顯示,雖然中國大陸的經貿報復造成某些國家的壓力,其實中國大陸經濟威嚇的成效欠佳,不只無法迫使這些國家改變其政策,有時甚至還招致反效果,只會使得各國找到更強硬的政治藉口,甚至將那些國家進一步推向美國。

中國大陸經濟施壓之所以無效,主要由於北京不願負擔成本太高的脅迫措施。譬如,北京禁止進口澳洲煤炭,但是才幾年就取消禁令,這是因為沒有更廉價的替代來源,煤炭價格高漲,影響能源供給,只好恢復澳洲煤炭進口。另外,有些商品被禁後,常常透過轉口的方式再進口,譬如原本因孟晚舟事件,中國大陸撤銷加拿大菜籽油進口許可,但加國菜籽油卻繞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照樣賣進中國大陸,而澳洲龍蝦經過臺灣轉進口中國大陸,更是眾所周知。

同理可知,若G7國家企圖「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恐怕也很難成功,更何況這不是美國一個國家可以掌控,需要各國聯合一致,很難避免國家偷跑破例。
目前在WTO有針對經濟脅迫的規範,但是申請協調仲裁,曠日廢時,美國之所以尋求與G7展開合作,就是因為多邊合作效果更高,可是這意味著全球經濟秩序將進入冷戰對抗的局面,作為外貿依存度如此之高的臺灣,必須警覺未來發展的方向。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