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展望:服裝產業的機會
發佈日期 2025.01.14
雖然成衣產業專家街同意2025年前景不太樂觀,但品牌與零售商仍須充分與正確利用一些機會獲得贏面。

成衣產業專業雜誌Just Style諮詢的專家學者提出的普遍建議是:加大對AI及數位化的投資,更專注於永續性的做法,以及建立成衣供應鏈的靈活性。

機會 運用AI與數位化

成衣品牌與零售商無法再忽視AI與營運數位化的重要性。科技提供更大的效率,包括快速上市,準確預測及減廢。

類似提高關稅這樣的措施即將來臨,壓迫到利潤底線,業者如不找到因應之道,諸如減少庫存、加快到貨速度,就會面臨損失的風險。

Bureau Veritas(法國必維檢驗集團)永續暨供應鏈策略長Rick Horwitch表示:「將製程數位化,運用數據與協同溝通的力量,以及適時的查證,將可帶動在速度、成本、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顧客保持度及採購等方面大幅度的改善。」

美國徽章製造商World Emblem執行長Randy Carr表示,AI驅動的客製化是製造商下一波大浪,在2025年將戲劇性地改變製造業。渠警告,無法採用這項新科技的企業很快就會消失。

「顧客愈來愈想要個人化的高品質產品,AI讓製造商有能力、有效率及規模化地提供這樣的產品。我們預測在2025年有超過七成的徽章訂單會是利用某種形式的AI客製化,以AI技術來精簡設計與生產的過程,以符合需求。」

「除了客製化,AI將會強化預測性維護、品管及庫存預測,優化整體製造流程。能結合AI技術的製造商很可能可以減廢、削減成本並改善顧客滿意度,這些都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尤其對於愈來愈講求客製化與快周期的產業而言。」

斯里蘭卡服裝製造公司MAS Holdings已經在實驗運用AI,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技術用於打造產品與供應鏈控制塔,以強化反應性與效率。營運長Shakthi Ranatunga表示: 「有效的數位整合是關鍵。」

生成式AI是服裝品牌與零售商另一個應該積極探索的領域。根據英國Accenture (埃森哲顧問公司)執行長Matt Jeffers的說法,科技有助企業管理高漲的成本,特別是在供應鏈上。

「要保持競爭力,成衣企業在橫跨整體的營運上,從製造到供應鏈與銷售,都要投資於科技的基礎建設。新的快速時尚品牌正在重新定義產業。僅限網路的品牌正在運用AI驅動的客製訂單來吸引年輕世代,迫使傳統零售商找出因應趨勢、反應更靈活之道。這些網路品牌發揮先進科技,譬如生成式AI,來提供個人化的購物體驗,能即時客製依個人喜愛與流行趨勢打造的商品。這種手法不僅抓住科技通消費者的注意力,也讓品牌得以快速吸納適應流行趨勢與顧客需求。傳統的服裝零售商必須採用類似的科技與策略,以便在快步調的數位市場裡保持競爭力,並滿足演變中的顧客期望。」

國際成衣聯盟(IAF)秘書長Matthijs Crietee非常同意這一觀點,並表示: 「成功的關鍵取決於牢牢抓住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基礎元素,以及投資於供應鏈流程的能力與意願。」

「最理想的情況是,在2025年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為了因應競爭與新法規的產業,正在從核心改變,投資於流程,開啟AI的巨大潛力,釋放出資本投資建立更永續與有韌性的供應鏈。」

機會 投資永續性
根據英國永續紡織採購展Source Fashion最近的報告,對服裝企業主管而言,永續在優先事項清單上的重要性正在滑落,原因很簡單,消費者不像以前那麼迫切地要求。

但是World Emblem執行長Carr認為,對企業來說,環保永續仍應該是優先事項,因為消費者已將之視為標準配備。

此外,渠提及企業必須準備好會看到更多關於環保原料與減廢的管制,尤其是涉及大量生產的產業。

「加入永續的作為不再是一種奢侈,而是保持競爭力的必備條件。採用節省能源的製程,回收再生材料,減少廢棄物至最少,這麼做企業不僅是在降低環境足跡,也是為保障企業未來不會被淘汰。」

紡織成衣諮詢公司Gherzi Textile Organization合夥人Robert Antoshak也指出,企業必須主動採取環保作為,以透明化的方式讓這些努力可以成為競爭優勢。
MAS Holdings營運長Ranatunga提到,對永續作為的承諾不再只是一個選項,企業必須將自身在未來法規與消費者的期望下定位,能夠在這些領域果決行動的企業才能帶領產業向前。

供應環保保溫棉服裝材料的義大利公司Thermore全球行銷副總裁Laura Beachy表示,服裝品牌除了時尚以外,還對環境有道德責任,確保能履行永續的承諾。

「如果我們不直接企圖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生態系統將持續緩慢惡化。做為成衣產業領導公司的責任是要迎接有意義的轉型,迎頭面對永續的挑戰,同時也要與演變中的消費者需求取得平衡。準備迎來潮流並開發先進科技解決方案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H&M是品牌界重視永續作為的佼佼者,永續長Leyla Ertur表示,公司內部對符合永續期望有一種迫切感,需要感染到整個產業。她呼籲協同合作來除掉一些妨礙永續的障礙。

「只有整個產業攜手合作面對解決挑戰,才可能達到減碳目標、減緩氣候變遷的目的。極端氣候事件對社會與企業的影響不再是假設的未來景象,今日我們已看到其衝擊。所有服裝品牌的碳排估計有99%是發生在供應鏈,產業需要加快到達零排放的過渡期,藉著分擔財務風險與責任,讓紡織與成衣工廠轉而採用再生能源。」

但是Gherzi合夥人Antoshak承認這個問題就像是房間裡的大象,大家視而不見,因為在永續與利潤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產業的苦惱,也是許多企業的擔憂所在。

美國德拉瓦大學的成衣研究教授Sheng Lu注意到這一點,但表示這也許是一個不利之處,但如果更深入探索永續性,可以找一些有利之處加以發揮。

渠提到提供「永續」成衣產品和採用「偏好的永續纖維」,讓服裝公司分散採購基地與擴充供應商網絡,可以帶來「無窮的機會」。

「例如,研究顯示在美國市場,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未必是回收再生材料製成衣的首要供應國。反而歐洲、西半球國家會甚至非洲展現獨特的採購優勢與產能,這是因為這類產品的獨特性。因此在2025年,我們可以預期服裝企業內部在設計、產品開發、推廣、採購及法律各部門之間,會有更緊密的協作,一起合作以滿足對永續成衣日益增加的需求,並確保遵守演變中的法規要求。」

機會:  靈活的供應鏈

更永續與更有韌性的供應鏈似乎是2025年所有服裝企業的共同目標。

Thermore的Beachy認為,成功屬於那些能迅速適應變化、擁抱永續、推動創新的公司。「無法更新商業模式或回應市場需求的公司就有落後的風險。」

對品牌與零售商而言,建立供應鏈韌性是首要優先事項,特別是在面對全球的不確定性之時。2020年以來,服裝供應鏈已經接連與疫情、通膨、地緣衝突與貿易政策衝擊帶來的高能源成本奮鬥。

MAS Holdings的Ranatunga表示: 「從原料短缺到物流中斷,這些挑戰會讓商品生產時程產生連鎖效應,衝擊作業連貫性與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能力。 我們藉著分散採購策略與建立強勁的供應商夥伴關係來設法解決這些憂慮。」

「體質弱的供應商出貨失誤或甚至關門大吉的風險會更大,這代表品牌必須慎選財務與運作穩定健全的夥伴。與過往紀錄良好、財務健全的供應商合作,可以放心產品的生產是在可靠的掌握之中。」

「和提供從設計到物流全套服務的供應商搭檔,可以讓品牌專注於核心區域的成長,將生產的複雜細節留給可信賴的夥伴擔當。」

「2025年決定贏家與輸家的關鍵因素是調適力。能夠在採購動態的變化中迅速反應,擁抱數位轉型,並預期演變中的消費者需求,這樣的企業就能保有競爭優勢。」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