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助力 人民幣區、美元區及歐元區將成三足鼎立
發佈日期 2022.02.25
為增加國際話語權,中國大陸官方近年除致力外交走出去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不遺餘力。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中國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作為一種尚不可自由兌換的主權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化之路具有特殊性。但隨著區域經濟合作的加強,尤其是RCEP的生效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契機,未來可能形成區域性的貨幣制度安排,即形成美元區,歐元區和人民幣區,三足鼎立情況。

曹遠征在《中國日報》旗下智庫「觀中國」網站中指出,人民幣的國際化之所以「特殊」,不僅因為人民幣尚不是可自由兌換貨幣,而且在於它所處區域的特殊性。《布列登森林協定》以及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都是建立在「南北差距」基礎上的。南北問題表現在貨幣上,就是發展中國家具有不同於發達國家的「貨幣原罪」,體現為貨幣錯配、期限錯配和結構錯配,這三個「錯配」在東亞地區尤為突出。

曹遠征說,為解決東亞地區國際流動性短缺問題,形成清邁倡議(Chiang Mai Initiative Multilateralization agreement),倡議建立貨幣互換機制,成立外匯儲備庫,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發展。清邁多邊機制的核心是本幣化。其中,中國大陸已連續12年成為東盟第一大交易夥伴,人民幣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已有6個東盟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儲備。

他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今年正式生效,它由東盟10+3機制升級而成,預計清邁多邊機制將隨之被帶入RCEP之中。這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帶來新的契機,有可能使過去10年人民幣國際化以雙邊使用為主,轉變為區域性的多邊使用。

曹遠征強調,如果人民幣成為RCEP多邊使用的「錨貨幣」,未來的國際貨幣格局可能是三個區域,即美元區、歐元區和人民幣區。這樣的格局預示著一種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安排前景:在本地區各成員國貨幣錨定「錨貨幣」,由此形成相互間的固定匯率;同時,本地區「錨貨幣」與區域外的「錨貨幣」將形成有協調、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他認為,這種制度安排前景,既結合《布列登森林協定》中固定匯率制可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優點,又吸收現行浮動匯率制下,利用國際金融市場吸收過剩國際流動性的長處。這可能是在全球尚沒有一種超主權貨幣充當國際國幣條件下的一種較佳的安排。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