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循環經濟:推動可維修產品成為主流(上)
發佈日期 2023.12.27
傳統的經濟生產與消費屬於線性模式,按照「獲取–製造–使用–處置」的方式,先提取原材料,然後轉化為產品,再用於消費,最後報廢丟棄。然而,這種模式容易導致過度消費、自然資源枯竭、環境惡化,以及廢物堆積等問題,同時也令大量可回收及循環再用的寶貴資源白白流失。

隨著各國致力建設可持續未來,循環經濟已成為一個廣獲支持的理念。這種經濟模式奉行減用、重用、維修、翻新、再造和回收的原則,務求使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發揮最大價值,並盡可能保留在循環系統內。這種做法旨在創建一個系統,讓資源於使用壽命結束時可被回收,從而實現材料和產品再生。

現時,全球有許多有關實施循環經濟的討論和倡議,可是理念與實踐之間往往存在鴻溝。法國企業如何為轉型至這個模式作好準備,把循環原則融入業務營運中。
 
線性經濟是指注重獲取–製造–使用–處置方法的傳統經濟模式,其中資源被開採、轉化為產品使用,並最終作為廢物丟棄,而沒有充分考慮可持續性或資源節約。
 
 
 
從線性經濟模式轉型為循環經濟模式,有助釋放可持續發展潛力、資源效益和長期價值。
 
 
推行政策促進循環經濟
法國正致力從線性消費模式轉向循環經濟,這一決心可從該國實施的各項措施和政策反映出來。法國於2020年通過《反浪費及循環經濟法》,其中包括推行一系列措施,旨在促進循環性和可持續性,限制廢物量,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這些措施包括訂明生產者責任、禁止使用用完即棄塑膠產品和丟棄未售物品,以及推出可維修指數等工具。此外,法國還打造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初創生態系統,聚焦可持續發展、推動創新和經濟增長。該國憑著在可持續發展實踐方面的領導地位,持續啟發其他國家和地區,並與各地攜手實現生態轉型和實踐循環經濟原則。

維修權

維修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之一,可確保產品、材料和資源的價值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產品經維修後,使用壽命得以延長,從而減少浪費,並推遲生產新產品的需要。此舉不僅可保護自然資源和能源,也能減少生產過程相關的排放。此外,產品可以維修,既鼓勵可持續的消費行為,還能推動維修業的技術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因此,產品可維修性在實現循環經濟目標、促進經濟、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如果沒有充分的規劃和協調,產品維修會變得困難重重。事實上,用家往往會因維修費用太高而卻步。此外,產品的零部件也可能已經過時,以致消費者不得不購買新產品,尤以家用電器等耐用品為然。再者,具備合適技能,懂得維修產品的人員也可能不多。

在歐洲,「維修權」的概念已發展成一股倡導消費者權益的運動,而且日益受到關注。該運動旨在挑戰一些製造商的慣常做法,這些企業或會限制外界獲取維修資訊、工具和零部件,使消費者難以保養及維修產品,或尋求第三方維修服務。設計精細、組裝複雜,或使用強力黏合劑或緊固方法的產品,也增加了拆解和維修的難度。因此,產品設計應更易於維修,使消費者能夠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從而為可持續的未來出一分力。

歐盟委員會已在《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經修訂的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和新消費者議程等重要策略文件中宣布,將加大力度落實消費者的「維修權」。2023年11月,歐洲議會通過新規例,進一步加強維修權,包括對生產商施加新的責任,規定他們在法定保養期過後也要便利產品維修;建立更具競爭力的維修市場;以及引入財政激勵措施,鼓勵人們以維修代替更換產品。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