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苗豐強談再全球化:臺灣要成為「亞洲新鏈」連接點
發佈日期 2023.11.14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表示,美中貿易戰、疫情、供應鏈瓶頸等挑戰,凸顯全球供應鏈過度集中的脆弱性,臺灣應採取「再全球化」的前瞻策略,並在「亞洲新鏈」趨勢下,深化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合作,成為「連接點」。

全國工業總會(工總)舉辦第77屆工業節慶祝大會,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內政部長林右昌、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出席為活動頒獎及致詞。

苗豐強致詞表示,近年來國內外局勢都發生劇烈變化,2018年以來美中貿易戰掀起反全球化的新一波浪潮,去年以來俄烏戰爭僵持,近來以哈戰事演烈,在在衝擊全球的經濟發展與投資信心。而美中貿易戰、疫情、供應鏈瓶頸,凸顯全球供應鏈過度集中的脆弱性。

苗豐強續指,溫室氣體減排成為各國重要政策。另外,多國人口結構快速老化,賺錢的人變少,花錢的人變多,財政難以為繼。現有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制度,也趕不上社會的變化。 面對氣候變遷、生產力瓶頸、傳染病等種種挑戰,全球引頸期盼人工智慧、量子運算、新能源、通信技術、負碳技術的突破。

苗豐強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低迷,拖累我國經濟表現不如預期,預測全年經濟成長率僅1.46%,今年前9月製造業生產指數較上期減少16.07%,中小企業尤其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苗豐強指出,面對錯綜複雜的挑戰,今年工業節大會主題是「前瞻、創新、智慧、新猷」,呈現產業界的期許。

苗豐強表示,「前瞻」是指不應採取全盤否定全球化的消極思維,而是採取「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前瞻策略,集思廣益讓台灣保有不可取代性;「創新」則是期許政府營造出鼓勵創新的友善環境,特別是現今「亞洲新鏈」的供應鏈逐漸形成,臺灣應善用自身特殊位置,並深化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合作,成為亞洲新鏈的連結點。

他指出,「智慧」是應善用人工智慧,推展產業智慧化,拓展人工智慧技術到各個產業層面,例如智慧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照護等;「新猷」則是強調臺灣應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因此工總11月下旬舉辦2023臺灣經濟發展論壇,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與談。

苗豐強也對減碳政策提出建言,碳費的規劃及環境污染防治費的提高,應考慮產業的壓力,避免操之過急。能源政策上也呼籲政府確保穩定及低碳的供電,此外,產業難以購得離岸風電,也期盼政府解決風電價格過高的問題。此外,產業界也希望兩岸和平。
 
 
 


【資料來源:國際經貿服務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