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促進巴黎協定近200個締約國就碳市場機制達成共識
發佈日期 2021.11.17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11月15日報導,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終於達成協議,星國作為「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共同協調代表,透過耐心細聽、諮詢和協調,促進近200個締約國就建立全球碳市場的對話,完成6年來分歧最大的「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施細則。根據大會的新聞稿指出,各方就碳市場第六條相關基本規範達成一致,將使「巴黎協定」可以全面實施。

儘管2015年的「巴黎協定」已為建立碳市場鋪路,但各締約國一直無法對實施細節達成共識,這也是導致上屆大會以無協議告終的主要因素。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是本屆大會共同協調「巴黎協定」第六條談判工作的代表部長之一,負責與各國磋商碳市場等合作機制的實施細則。之前一些國家擔心碳市場落實後,若處理不當,會淡化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雄心,導致「漂綠」(greenwashing)或重複計算碳信用額的可能。第六條積累了許多守勢利益和攻勢利益,是個多年來都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除了涉及因應氣候變遷的目標,還包括發展中國家關注的財務、收益分成和透明度等議題。幾經波折終於成功促成各國達成共識,傅海燕部長表示,大家找到方法解決各方關切的問題,同時實現環境的完整性。

全球碳市場的建立,意味著一個國家可購買他國的碳信用額來實現部分氣候目標。一個健全的碳市場每年交易量可達數兆美元,而其中部分資金可用於保護森林,吸引對發展中國家清潔能源的投資,以及其他因應氣候變遷的項目。新加坡目前正考慮向鄰國購買碳信用額及設立碳交易平臺,以抵銷部分碳足跡。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入口網】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