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服裝市場因新疆遭受重創而尋求多元化
發佈日期 2023.12.04
美國與新疆相關之「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Xinjiang-related 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正在影響中國大陸的服裝出口市場,製造商現下希望在中國大陸本土和其他地方進行多元化佈局。

中國服裝協會(China National Garment Association,CNGA)在其通報中對於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成衣產業經濟運作之情況提出警告說,中國大陸成衣產業面臨了嚴重壓力。

由於通貨膨脹和中央銀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海外客戶將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因而加劇了疫情後國際市場需求復甦不振之情況。

新疆效應影響中國大陸服裝採購市場

CNGA將此情況部分歸咎於2021年底美國實施與新疆相關的「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該法案不僅嚴重影響了中國大陸棉製品對美國之出口,還對其他主要市場造成了負面的連鎖影響。

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棉質成衣5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9.3%;對歐盟出口棉質成衣4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2.2%;而對日本出口棉質成衣20.9億美元,也較去年同期衰退15.9%。

歐盟擬議之一項禁止銷售強迫勞動(forced labour)製成品的法規可能會導致歐盟監管機構限制進口使用了新疆棉花製造而成之成衣和紡織品。

無論如何,目前此類產品的貿易衰減已經很嚴重,這些趨勢致使中國大陸在已開發經濟體和主要成衣消費市場中之市占率下降。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China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of Textiles,CCCT)的另一項數據顯示,2023年前兩個月,中國大陸在美國、歐盟、日本、英國、韓國、澳洲和加拿大市場中之市占率較去年同期各衰退5%、3.7%、7.4%、3.4%、0.9%、5.4%和1.3%。

毫無疑問的,新疆效應不會很快消失,中文《新疆日報(Xinjiang Daily)》在2023 年8月下旬報導稱,儘管該監管控制阻礙了西方品牌使用該地區之棉花,但自今年年初以來,新疆加快了棉花和紡織品及成衣產業集群的建設。今年上半年,新疆紡織產業附加價值(added value)較去年同期成長7%,棉花未受西方現行限制之影響,既供應國內市場,也供應了海外市場。根據官方新聞報導,2023年上半年,新疆棉紗產量為11.67億噸,較去年同期成長9.8%,而棉織物產量則增加27.6%,達5.58億公尺。同時,根據《新疆日報》報導,新疆也充分利用其現有的對二甲苯(p-xylene,PX)和精對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PTA)等投產物料之產能,提高了化纖產量。

中國大陸不再是低成本供應商

德國服裝產業協會(GermanFashion Modeverband Deutschland)發言人表示:「過去十年之價格上漲非常清楚地顯示出,中國大陸已不再是一個"低成本供應商(low-cost provider)"。」

香港製造業顧問Renaud Anjoran則表示:「有些外國買家非常謹慎,並設法避開使用新疆棉花。」
「這意味著中國大陸在其國內,以及沒有對其提出強硬政策的其他國家銷售得更多。」她補充道:「然而,現在政治風險之增長,尤其是透過侵犯少數民族人權、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支持,以及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正在使局勢日益惡化。」

香港理工大學(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之時裝及紡織學院(School of Fashion and Textiles)經研究證實,已開發國家企業自中國大陸採購的成衣呈現多元化趨勢。該學院對340家買家與供應商合作夥伴所進行之抽樣調查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供應商與美國買家之間的交易金額較2017年衰退了21.54%,這顯示出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所發起之美中貿易已經造成了重大影響。此外,這種趨勢在疫情之後仍在持續,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保留了川普對中國大陸許多出口產品徵收的進口關稅。研究人員還提出其觀察結果,2023年第一季中國大陸紡織品及成衣出口值較去年同期衰退了6.8%。

該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之商業部門的學科負責人兼助理教授范迪(Fan Di)博士表示:「為了減輕政治貿易衝突不確定性之風險,買家已轉向東南亞多元化發展,因為該地區具有採購成本優勢,而有些中國大陸紡織和成衣製造商也已將其部分生產基地擴展到了東南亞,以利用此一新興商機。」

他在接受Just Style採訪時補充道:「這使他們能利用生產成本效益,並獲得已開發國家為東南亞地區所提供的政策優勢。」

但范博士也指出,由於高水準之生產需要先進的技術、卓越之品質和快速的反應等因素,導致某些在中國大陸之採購仍然保持強勁而難以實現轉移到他處。
 
中國大陸獨一無二之服裝採購優勢

范博士表示:「中國大陸的紡織品和成衣製造業在基礎建設、專業知識和技術應用方面仍然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同時,中國服裝協會(CNGA)在其通報中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宏觀經濟回升,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預測今年(2023年)成長5.2%,明年將成長4.5%。這意味著中國大陸消費者的收入穩定成長,以及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之政策支援下,相對的提高了中國大陸國內市場之生產。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數據顯示,2023年1~6月,其國內成衣類商品零售額相較去年同期成長15.5%,輕而易舉地超越整體消費品零售總額8.2%的成長速度。

范博士證實,中國大陸成衣製造商確實有聚焦於其國內市場之趨勢,他解釋道:「首先,突顯中國大陸特色的本土服裝品牌之崛起,導致這些品牌更傾向於將全部的供應鏈放在中國大陸境內,以利用當地供應商和製造商,並支持和強化國內之製造業。」

范博士又補充道:「其次,『中國大陸風(China-chic)』趨勢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了這種焦點,其中涉及中國大陸傳統象徵意義和特殊專業技術之結合。這些款式設計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藝,而當地製造商擁有獨特的優勢來滿足這些要求,因此而確保了對國內製造日益增加之依賴。」

儘管如此,中國大陸服裝協會(CNGA)卻建議中國大陸成衣產業去探索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和15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中已經開放市場之亞洲和歐亞的國家,以抵消已開發市場不斷加強之不利因素。該協會指出,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對東南亞新興國家和一帶一路倡議(BRI)相關地區的成衣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9.6%,其中僅僅對俄羅斯出口即大幅成長了42.7%。

中國大陸服裝協會還表示:「中國大陸成衣外貿企業可以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把握RCEP可有效落實的商機,並深度挖掘多元化市場之貿易成長潛力。」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