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經濟框架(IPEF)對印度的影響
發佈日期 2022.07.22
歐亞評論(Eurasia Review)頃以「Can IPEF Outwight India’s Over Dependency On China For Supply Chain?」為題分析印中貿易及供應鏈之關係,其要點如次:

1. 在全球供應鏈出現瓶頸,使中國大陸大陸漸失在供應鏈之地位,亦使印度國內討論對中國大陸過度依賴之議題。迄今中、印仍有關係緊張問題,惟印度積極推動之電子、藥品等產業升級轉型,期待產業快速成長,仍過度依賴於中國大陸供應鏈。中國大陸在全球供應鏈地位,受疫情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來之負面影響,美歐等國對俄羅斯的5,000多項之經濟制裁,間接更對中國大陸產生連帶影響,亦全球供應鏈出現轉變。

2. 在上述外在環境下,對印度而言,持續依賴中國大陸供應鏈或移轉,需進一步討論。中國大陸係印度2020-21年度的最大貿易夥伴,2019-20年度及2021-22年度則是第2大貿易夥伴,印中雙邊貿易結構及金額上,係以印度自中國大陸的進口為主,顯示印度對中國大陸的依賴程度仍有增無減。

3. 在印度積極發展之電子產品供應鏈方面,在2019-20年度,印度對中國大陸進口依賴度約77%至98%之間,主要涵蓋IC、手機、智慧卡、錄音設備、太陽能電池等,即使印度於 2015年啟動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計畫,期使提升國內製造比例,自中國大陸進口電信、電子等產品金額仍倍增;在製藥方面,則幾乎100%的API(活性藥物成分)源自中國大陸。2013-14年至2017-18年的5年期間,源自中國大陸的進口原料及零組件,係帶動印度出口貿易成長之主要動能,亦促使印度對中國大陸之出口亦見逐漸成長。但2017-18年之後,印中貿易的進出口軌跡出現反向關係,印度亦需出口至中國大陸市場以帶動出口貿易之成長。在此情況下,印太經濟框架(IPEF)可為降低對中國大陸依賴帶來機會,除美國及印度外,IPEF的其他成員皆為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成員,惟IPEF大部分成員仍關切中國大陸在印太區域經濟及政治過度的擴張,惟印度藉由IPEF擺脫中國大陸供應鏈之依賴,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4. 印度對中國大陸供應鏈之依賴,首先值得觀察是中國大陸供應鏈受疫情的清零政策可能變得脆弱;其次,隨著一些重要成員逐漸退出「一帶一路」(BRI)倡議,弱化BRI。印度未參與BRU,或許向中國大陸貸款的基礎設施連結計畫亦不對印度產生任何影響,惟中國大陸在印度供應鏈之龐大影響力,則需優先給予關切。印度最大的進口來源為中國大陸,2021-22年佔印度進口總額15.4%,降低對中國大陸依賴有其困難,惟RCEP成員中一些亞洲新興工業國,逐漸具有取代中國大陸的潛力,以越南為例,在2012-13年至2020-21年期間,出口印度的電子及電器產品成長約3倍,使越南成為印度第3大電子產品進口來源,僅次於中國大陸及香港。2012-13年東協-印度FTA更有助於越南替代中國大陸供應鏈。若以貿易政策面,印度強烈關切中國大陸貨品違規轉運問題,亦慮及對中擴大貿易赤字,退出RCEP。實際上,中國大陸貨品正經由越南進入印度,以2012-13年至2020-21年間,越南對印度出口與越南自中國大陸進口之間,構成很強的貿易統計分析之「正相關性」,且越南對印度的電子及電器產品出口增加變動數量與越南自中國大陸進口變動數量相當,變動量高達7倍之多。

在川普總統對中國大陸傾銷商品提高關稅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佔全球貿易4分之3的供應鏈產業陷入困境,中國大陸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逐漸遞減,「中國大陸加1(China Plus 1)」或與中國大陸脫鉤是新的供應鏈戰略,印太地區成為美中間新競爭場域,在這個全球權力鬥爭的新軸心上,印度可望扮演重要角色。IPEF不以傳統的貨品貿易降低關稅形成之區域經濟體,它被定位為經濟聯盟,主要係對抗中國大陸在印太地區的貿易及政治之影響力。IPEF以多軌方式在印太地區超越中國大陸,有助降低印度對中國大陸之高度依賴,首先IPEF佔印度貿易的比重比中國大陸主導的RCEP更大,2020-021年約29.7%,而RCEP則為25.2%;其次,印度與IPEF 係以出口市場為主,與RCEP則是以進口市場為主,2020-21年,IPEF佔印度出口總額32.4%,RCEP則為22.7%,相反的,RCEP佔印度進口總額高達36.8%,IPEF則為27.4%。就IPEF而言,美國為印度出口成長的引擎,相對上RCEP則會造成印度自中國大陸進口激增;第三,RCEP比IPEF有著更大的貿易逆差風險,綜上表明,在透過「中國大陸加1」戰略降低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主導地位或與中國大陸脫鉤方面,IPEF比RCEP更有優勢,對印度亦較具有經濟利益。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search
搜尋
comment
訂閱電子報
mail_outline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