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由於生產成本增加、消費者需求減少和供應鏈中斷等因素,美國棉花產業自兩年前開始,成長趨於平緩,且預估此情形將持續。
美國國家棉花委員會(National Cotton Council, NCC)經濟學家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棉花種植面積預計將較去(2022)年下降170%,至1,140萬英畝。雖然生產成本仍居高不下,但目前棉花期貨(cotton harvest-time future)價格卻較前一年前低。
根據2023年的調查結果,此情形主要因為許多種植棉花的農民,改種其他競爭商品。
於NCC年度種植意向(Annual Planting Intentions)調查中,經濟與政策分析副總裁Jody Campiche博士預測,於2023年,放棄種植棉花比率將達22.6%。
Jody Campiche另表示,由於收成面積增加,預計2023/2024年全球棉花產量將小幅成長4.7%至1.16億包。總體而言,因全球經濟狀況有望改善,2023/2024銷售年度的全球棉花需求將較2022/2023年高。而中國大陸COVID-19政策的解封,應會提振2023年的棉花消費;國際貨幣基金預測,該國的棉花消費成長率將自2022年的3%提高至2023年的5.2%。隨著主要進口國消費的擴大,預計2023/2024年全球貿易量將增至4,420萬包。
有關美國國內工廠的棉花用量,NCC預估,於2023/2024年該用量將增加至230 萬包;身為美國棉最大的市場之一,美國紡織廠在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上有著重要的地位。面對亞洲供應商的紡品進口量不斷增加,美國紡織業已轉向著重在新投資和技術運用上,以保持競爭力。NCC表示,維持西半球的貿易優勢,對美國紡織業的健康亦相當重要。
在預期2023/2024年全球消費量成長,以及美國棉花供應量增加的情況下,相較2022/2023年,美國棉花出口預估將提高。若考量美國紡織廠的使用量,棉花總採購量低於預期供應量,期末庫存預估將增加至530萬包,2023/2024年全球的期末庫存量小幅下降至8,990萬包,庫存使用率為77.5%。
不過,NCC警告,由於存在部份下行風險,應謹慎看待目前的美國及全球經濟狀況。緊縮貨幣政策、高通貨膨脹、俄烏戰爭、COVID-19疫情對中國大陸造成的潛在衝擊、緊蹦的地緣政治情勢、主要進口國的貨幣壓力,以及經濟成長放緩等因素,皆可能會影響2023年的棉花需求與棉花價格下跌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