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孟加拉出口商表示,因為美元短缺以及業者之前源自出口發展基金(EDF)的貸款尚未結算等原因,部分銀行因而拒絕開立信用證,以致業者可能會錯過裝運期限,使得必要原材料的採購面臨中斷。
以紡織業者為例,通常需要至少四到五個月的原材料庫存,以維持生產及對成衣廠的供應,因此,經常會每個月開立信用狀。如果原材料採購停滯,勢將造成紗線和面料供應中斷,導致運輸延遲而危及業務。孟加拉紡織廠協會(BTMA)已向孟加拉央銀行投訴,許多銀行以各種理由不願意提供EDF貸款、延期付款和以UPAS條件方式為客戶開立進口信用狀。而孟加拉央行則表示,銀行是否開立信用狀完全取決於銀行和客戶間的協議,該行無法強制要求。
此外,因為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加上美元持續強勢,出口商現在自EDF(Export Development Fund)申請的借款常不敷採購需求,造成交貨期的變數大增。迫在眉睫的原材料危機和買主延遲發貨的要求,對該國成衣廠造成嚴重打擊,反之,如果出口方延誤交貨又將面臨取消訂單或要求折價的困境。
另一方面,國外買主甚至趁火打劫,要求出口商依據當地幣貶值幅度調降產品價格。因此出口商亦無法因當地幣貶值而獲利。
以內需市場為主的企業現在也面臨類似問題,銀行因為當地供應商沒有美元部位,以當地幣採購美元,在目前美元不足的情況下而不願處理其信用狀,也面臨原材料採購危機。
天然氣供氣不足危機則是另一重大因素,許多紡織廠的產能因長時間停電而大幅衰退。Titas天然氣輸送和分配公司表示,該公司每天的需求量為18億立方英尺(mmcf),惟現在每日供應量僅有1,400億立方英尺。
最後,俄烏戰事發展迄今所致歐洲經濟受創現狀,對以歐洲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孟加拉來說,市場需求的減少則無疑進一步對該國經濟造成惡性循環。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